silhouette of man near outside
silhouette of man near outside
city skyline under blue sky during daytime
city skyline under blue sky during daytime
people at Forbidden City in China during daytime
people at Forbidden City in China during daytime

尽管美国拥有全球最昂贵的医疗体系,但在质量、效率和公平性等关键指标上表现均逊于其他高收入国家。为探究此差异,我们团队对日本、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等亚洲国家及地区的医疗体系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医疗成本、资金筹措、服务可及性、系统绩效及健康结果等要素。

日本

Statue of Liberty in front USA flag under blue sky
Statue of Liberty in front USA flag under blue sky
  • 体系模式:全民健康保险(NHI),基于强制性薪资保费与税收的单一支付方制度。

台湾地区

中国大陆

美国

  • 体系模式:公私混合模式,基础公共保险存在区域差异,辅以商业保险与高自付支出

  • 体系模式:混合体系,包含雇主商业保险、医疗保险/医疗补助等公共计划及自付费用

  • 覆盖范围:全民强制性参保,覆盖98.3%常住人口,剩余人群由公共援助计划保障。

  • 覆盖范围:全民强制性参保,覆盖超99%公民与合法居民。

  • 覆盖范围:通过多项公共保险实现近全民覆盖(超95%),但保障水平差异显著。

  • 覆盖范围:约8%人口无保险,大量人群保障不足。

  • 资金筹措:雇主与雇员共同承担强制性缴费,政府税收补充,保费与收入挂钩。

  • 资金筹措:雇员/雇主保费与政府拨款结合,非薪资收入课税补充。

  • 资金筹措:政府补贴、雇员/雇主薪资税与高额自付费用相结合。

  • 资金筹措:雇主/个人保费、公共计划税收与使用者费用共同支撑。

  • 成本控制:健保署设定医疗部门总额预算,采用按服务量付费机制。

  • 成本控制:政府主导药品服务价格谈判,医院定价由地方监管,逐步推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

  • 成本控制:缺乏统一定价,通过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协商定价。

  • 成本控制:政府设定全国统一的医疗服务及药品价格标准,每两年进行价格谈判。

  • 服务可及:高可及性无转诊限制,患者可自由选择诊所或医院。

  • 服务可及:高可及性无转诊限制,患者可直接预约专科医师。

  • 服务可及:城市地区可及性高,但分级诊疗缺失导致高级别医院候诊时间长,农村地区资源显著不足。

  • 服务可及:因保险计划差异显著,多数人群受限导致候诊时间长。

  • 费用负担:自付费用低,共付额设年度上限。

  • 费用负担:自付费用低,重大疾病共付额与共保额设有上限。

  • 费用负担:尽管公共保险普及,重病慢病自付费用仍居高不下。

  • 费用负担:自付费用高昂,高自付额与高保费现象普遍存在。

  • GDP占比:10.9%(2021年)。

  • GDP占比:6.1%(2017年)

  • GDP占比:7.05%(2022年),持续增长但仍低于美国。

  • GDP占比:17%(2021年),高收入国家中最高。

  • 健康结果:预期寿命84岁(2016年),表现优异。

  • 健康结果:预期寿命超80岁,表现优异。

  • 健康结果:预期寿命78.2岁(2022年),城乡差异明显,整体水平逊于日台。

  • 健康结果:预期寿命77.5岁(2022年),落后于同类国家。

  • 体系排名:综合排名靠前,但近期创新指数显示老龄化人口导致财政压力。

  • 体系排名:获《CEOWORLD》杂志2021年榜首,2024年创新指数位列第15。

  • 体系排名:位列《CEOWORLD》杂志2025年第5名,体现显著进步。

  • 体系排名:因成本与公平性问题整体排名靠后,但创新指数领先。

医疗体系比较

  • 体系模式:法定健康保险体系(SHIS),基于强制性税收与保费的社会保险模式